基金會的跨國義診活動,不像是在電視上常見的大隊人馬,我們永遠都是輕裝簡行
因為我們強調的不是短暫的手術服務,基金會放的更寬更遠
義診除了協助手術進行之外,更重要的是和當地的種子醫師進行臨床的督導與教學
不斷充實他們的專業,讓他們持續前進與成長
這一次我們義診團裡,只有兩位醫師和一位護士
基金會希望義診團是與當地的醫療團隊"一起工作",而不是"配合"我們工作
透過義診的合作,真正融入當地的環境,希望給他們一些鼓勵與勇氣
羅慧夫醫師知道這裡的困境,而他也很努力貢獻自己的力量
希望帶動菲律賓當地的唇顎裂醫療水準,即使他知道他不像四十年前來臺灣正值壯年
他仍然堅持親自到每一檯手術,教導和觀察種子醫師手術
即使手術空檔,他常低著頭沈思該要怎樣協助這個醫療團隊不斷茁壯
這一天早上進行了兩檯手術,下午則是顱顏中心的門診時間
剛剛結束完手術房的手術,我們來到醫院的門診中心
今天是屬於顱顏中心的門診時間,還沒踏進診間,已經見到很多家長和患者在外面等候
在台灣,長庚顱顏中心的運作是由羅慧夫醫師擔任院長時,大力促成
台灣的患者與家庭才能節省許多時間,統一到顱顏中心接受團隊醫療
在菲律賓,醫療環境與系統與台灣非常不同
醫師的薪水待遇不若台灣,而且醫師必須到不同醫院工作才能維持足夠的薪資所得
要發展團隊醫療會遭遇到非常大的困難,但是我們的種子醫師們辦到了
他們就像是志工一般,奉獻自己的時間,才有一個聯合門診的時間,讓當地的唇顎裂患者不用來回奔波
在同一間醫院裡,也可以享受到團隊醫療,這一點真的讓我非常佩服與驕傲
這裡有耳鼻喉科醫師
整形外科醫師
還有語言治療師,提供語言治療給需要的小朋友
因為這些醫療人員的服務熱誠,讓菲律賓的患者與家庭不再擔心
他們知道這裡有一個好的醫療團隊,可以協助他們
這也是基金會著重人才培訓的原因,由「當地人幫助當地人」才能真正解決當地的問題與需求
看到患者與家長臉上的笑容,讓我瞭解基金會的理念是正確的
看到這些種子醫師們的努力與奉獻
基金會想要對他們說:你們真的是我們的驕傲
待續...
- Mar 17 Fri 2006 08:19
【菲律賓義診日記】在菲律賓,種子醫師是我們的驕傲(2)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禁止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