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面對這一波經濟不景氣與金融海嘯的襲擊
影響層面之深之廣,讓政府與公益團體難以找到有效對抗的措施
甚至還產生了一群過去不屬於「社會安全網」需要照顧的新族群
如果還是以傳統的社會福利措施來面對,恐怕找不到好的切入點

看到弱勢民眾挨餓受苦,中央與地方政府紛紛推出協助方案
前兩天,台北市政府的「食物券」計畫正式上路
電視新聞大幅報導,媒體的正反意見都有,但是仍看到公部門在這波不景氣中,欠缺全盤思考
2009-03-02_食物券00

要發「食物券」,說穿了,就是希望用最實際的行動幫助弱勢家庭
但是看到媒體對於台北市政府的批評,最嚴厲的就是指出「資格審查」這件事情
不是說「資格審查」不好,而是當「資格審查」過於複雜、耗時費工,那就失去幫助的美意
這次台北市政府發放「食物券」,救被批評是「馬上關懷」的另一種變相審查
甚至還編列了審查費,這更是另媒體搖頭,為何不把錢用在刀口上?

當然,另一個嚴厲的批評,針對「食物券只能用在特定商店」
就行政思維來看,「食物券」也必須符合「政府採購法」規定
依法公開招標,最後只能有一家廠商得標,只有一家廠商也意味著不便利
總歸一句,公部門在研議這些「救急」方案時,必須把他當作「緊急災害救援」來思考
如果用傳統公務與行政的思考,可能就會產生這些反效果,甚至受助民眾、里長也跟著批評

2月27日,鄰近的香港地區推出「天糧網」計畫
由港府出資1億,委託5個社福單位推出「短期食物協助計畫」
周延的思考與推演,讓這個新制度上路批評聲較小,因為它的定位清楚
就是短期的食物協助,最多不超過六星期,更運用民間社福單位力量,讓服務網絡更完整
2009-03-02_天糧網

香港政府的補助,主要用在「食物採購」上
提供弱勢民眾短期六星期的食物包,幫助他們度過危急時刻
沒有過多的採購限制,信賴民間單位的專業,讓「天糧網」更為靈活
北市府推出5000元的「食物券」,弱勢民眾在採購簡單乾糧就花了700多元,還不夠吃一星期
反觀「天糧網」的設計,每一戶每週的食物包總價,大致都落在500元左右,食物量甚至更多
這樣就可以簡單看出制度設計的效益,更遑論民間社團的活躍力量,多帶來的其他資源

食物協助不是社會救助,用嚴格的審查反而失去緊急協助的用意
保有審查彈性,簡單定位與區隔就可以讓民眾快速得到食物協助,這才有應急之美
推動食物協助,還請大家多思考弱勢民眾的需要,這樣才能幫助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...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rt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